[二手出售] 26.工作出现压力时

[复制链接]
查看471 | 回复0 | 2024-4-27 05: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1章 职业心理障碍的秘密
职业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角色、发挥个性才能的一种连续进行的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职业心理疾病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从技术层面上说,职业心理障碍是指在职业生涯中,当人们意识到威胁或者遇到无法应对的情况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当你意识到威胁和挑战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让你体验什么叫做职业心理障碍。而职业心理障碍的诱发因素是指带来职业心理障碍的外部或者内部力量。
职业心理障碍的症状和后果可以分为四大类:生理、心理、行为和工作绩效。伴随职业心理障碍而出现的工作绩效变化是其他症状和后果的副产品。
心理问题65就业焦虑症
■一毕业,就忧郁
■问题描述
小张今年24岁,刚刚大学毕业。在舍友们都纷纷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小张却一反常态,在宿舍里闭门不出。以前,小张也经常到各地的人才市场走走看看,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但是临近毕业了,小张反而不敢出去了。小张的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都普遍认为小张平时非常活跃,对校内的各种活动都很热衷,在毕业前一年左右,小张就到全国各地的大型人才市场参观过,现今却如此表现,非常不可思议。小张自己也因为临近毕业而不敢出去,怕自己毕业后会像人们常说的毕业就是失业一样。为此,小张出现了失眠的现象,而且白天也表现得无精打采。原来十分活跃的小张变得忧郁起来。
■问题分析
小张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很常见。心理学家称之为“就业焦虑症”。据有关部门的确切统计,在全国大约有53.2%的就业者存在轻度或者中度就业焦虑症。
所谓的“就业焦虑症”,是指由于在就业时的一系列不适应造成的一种焦虑或担忧的情绪,这种状况可能会伴随若干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和症状的存在会令人感到压抑,严重干扰他们的正常工作或社会生活。这种焦虑感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情绪,而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使人陷入一种预感将有什么不祥事件发生的模糊而不安的情绪状态中。一个人正常的害怕情绪是有特定的存在对象和具体原因的,但一个人焦虑却往往说不出焦虑的对象和原因。
焦虑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引起一系列作为应激反应的生理变化。这种极度的焦虑状态会逐渐使人的理智产生障碍,表现出种种非理性行为,从而形成一种心理疾病。简而言之,如果你由于担心、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反应对你的伤害超过了对你的帮助,你就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焦虑综合征。区分正常的焦虑和焦虑症,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的是,引起焦虑的原因是否明确,焦虑程度与现实生存环境的严峻程度是否相符合。当然,我们还要防止将一些躯体疾病的症状当做焦虑的症状,如心动过速、晕眩、胸闷等。所以,在出现某些疑似焦虑症的症状时,一般需要通过医疗检查排除罹患躯体疾病的可能。至于焦虑症发生的确切原因,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定论。但临床统计表明,家庭遗传因素、童年生活不幸和当前环境压力是焦虑症的三大主要诱因。像小张这样的状况,因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对其性格造成了一些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可以认为她患上了就业焦虑症。
■解决之道
一、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谋求到理想职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把毕业生推向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下岗分流人员不断增加,大学急剧扩招,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的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等一系列条件来确定自己的职业期望值。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意识及心理认知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等心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错误的择业观约束了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校也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择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意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通过一些必要的心理矫正方法来疏导自己的压抑和紧张心理
焦虑的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非理性观念,调整对诱发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领悟到理性的观念,情绪困扰就可以消除了。例如,有的学生在择业中受到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其原因在于他原本认为“择业应当是顺利和理想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定势,才导致他们在遇到挫折时的情绪偏差,如果能够将这些想法加以纠正,不良情绪就在相应程度上得到了克服。大学生在择业中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要善于从中分析、抽取非理性的观念,综合、概括出理性的看法,并对比两种观念下个人的内心感受,使自己走出非理性的误区。
四、适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大学生在择业中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藏在心底,而应进行适当的宣泄。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甚至可以大哭一场,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或消除。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等,宣泄不良情绪。当然在宣泄情绪时也要注意场合,宣泄要适度,不要侵害了别人的正当权益。在宣泄自己情绪的同时,还可以适当采取自我慰藉的方法。毕业生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经过顽强努力仍无法改变状况时,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样,就能缓解因心理矛盾而引起的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重新找回自信,树立继续努力的信心。适当的自我慰藉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在自己的能力实在不能够胜任一些特别困难的工作或者状况时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自我保护方法。在适当自我慰藉的时候,大可不必担心会有人对自己不理解,一切以恢复自己的正常情绪为目标。在自己情绪好转以后,就可以回到同学中间,继续进行自己的求职活动,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五、做到经常自我激励
毕业生在择业面试中常常出现胆怯、信心不足等现象,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进行调适,增强自信心。例如,运用无声语言或书面语言来调整情绪,在心里默念“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等语句,或者写在纸上,或者到旷野大声喊出来。这些对走出自卑、消除怯懦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自己的求职工作,以平常心正确面对社会的现实状况。
正确认识到社会的就业压力,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同时适当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情绪,才能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理想。像小张这样的状况,一方面要由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对她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也要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学校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心理测试
发展潜能的自我测试
你偶尔和朋友两人到寿司店去,眼前有各种寿司。如果朋友说:“喜欢什么就拿什么!”你会先拿哪一种呢?各种寿司的排列次序如下:
a.虾b.金枪鱼c.鲍鱼d.花枝e.海苔f.鸡蛋g.鱼子
评析:
选择a:虾——欲求执著型。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求及愿望,牺牲其他东西也在所不惜。平时有崇高的理想,讨厌平凡的事情。另外,事业技能高超,但人际关系却不怎么样,不适合从事管理类职业。
选择b:金枪鱼——正统常识型。非常具有常识的判断力及行动力。重视人际关系,能获得其他人的牛皮癣治疗需要注意哪些信赖和支持,最适合当上班族。
选择c:鲍鱼——耐力不足型。对性的期待强烈,性的衰竭也快速。耐力不足,却想要追求刺激,做任何事情都是半途而废,是属于“凡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类型。
选择d:花枝——实际型。不注重外观,具有将想法立即付诸行动的性格,是对金钱非常关注的现实主义者。
选择e:海苔——妥协型。心中的想法往往不形于色,属于内向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作出妥协,即使是讨厌的事情也能忍耐。一生中不会有非常高的职位,但其踏实的工作态度会使其受到重视。
选择f:鸡蛋——感情化的类型。容易受心情影响,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欠缺自信和主体性,常以他人的意见为意见。
选择g:鱼子——自我显示型。不满足于平凡的事,并力求让周围的人看到自己的能力,是喜欢炫耀的人。对上司及权威有强烈的反抗心理,适合从事业务工作。
心理问题66假期综合征
■放假比上班还累
■问题描述
七天长假,对于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而言,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外企、私企的白领,突然闲下来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而七天长假闲惯了,上班反而也不适应。有人在假期中暂时告别繁忙的工作,身心充分放松,然而假期过完,上班后却显得烦躁不安,无心工作,甚至失眠、胃口不佳。有些人外出旅游时,会出现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症状;有些人会因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轮船而突然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江小姐无疑就是对此深有感触者之一。江小姐在十一长假刚开始的两天里,显得憔悴、焦虑、无精打采。在朋友的拉拢下出去旅游了四天,旅游回来后,开始上班了,却又在工作中显得没有精神。
■问题分析
长假一结束,上班族纷纷回到单位,重新投入工作中。可不少人此时却感到精神委靡不振、面黄肌瘦、心情烦躁、精力不集中、睡不好、吃不香,没有上班的激情,并伴有头疼、疲劳、爱瞌睡等种种不适,但身体并没有器质性病变。专家称,这就是常困扰上班族的“假期综合征”。还有的人在长假尚未结束时,想到又要回到繁杂的工作中,就感到头疼、心烦乃至恐惧,这也是一种“假期综合征”。
职业人士的假期综合征,是由于在长假期间,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破坏了饮食规律,人体各器官都超负荷运转,引起心理、生理功能紊乱所致。患者会感觉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和出现头晕、口干舌燥、烦躁、腹痛、腹泻等症状。
假期综合征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有:疲惫、神经性厌食、上班恐慌症、孤独症和旅游后遗症。
1.身心疲劳症。患者会出现抑郁、记忆力减退、失眠、倦怠、精神委靡、头痛、腰痛、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等一系列症状。
2.假日消化不良症。身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或高热量食物,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肠胃不适,并伴有厌食倾向。
3.上班恐慌症。与平时的快节奏生活相比,节日期间一旦彻底放松,生活规律就被打破,于是造成心理和生理的种种不适。表现为身心疲惫、精神涣散。
4.孤独症。无法同最亲近的人共度假日,孤独感随着假日的临近而加剧,看到周围的人都欢聚一堂时,情形会变得更糟;另一种情况是不希望与亲朋好友在一起,只想一个人待在家里,对于亲朋好友的来访感到烦躁。
5.旅游后遗症。旅途劳顿和饮食不规律,打破了身体的酸碱平衡,外加环境改变、水土不服、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是导致以上症状的病因所在。表现为感冒发烧、角膜发炎、牙痛、口腔溃疡。
尽管在我们的想象中,假日,尤其是“十一”、春节这一类的长假应该是一年中最为快乐的休闲时光,人们可以借此同家人和朋友团聚,调整一下紧张了很长时间的神经和心情,但事实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假日,尤其是在长假里感到忧郁、沮丧和孤独。他们甚至在假期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为这类情绪所控制。
造成假日忧郁的因素有很多,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和疲劳,不切实际的期望,社交活动过多,无法和最亲的人团聚等都是其中之一。专家建议,如果你经常遭遇或现在正处于假日带给你的消极情绪当中,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相信它们不仅能帮你走出目前的情绪低谷,而且还能让你在下一次假日之前就能早早地预防假日忧郁。
■解决之道
一、心理上的解决之道
没有或无法同最亲近的人共度假日所带来的孤独感,最容易让人在假日里感到伤感,当你看到周围的人都欢聚一堂时,情形就会变得更糟;另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即家庭成员之间在愿望上的冲突使你对假日失望,比如说,你希望和朋友外出旅游,而你的父母却坚持要你守在他们身边,你只好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看着一年中难得的假日白白溜走。
对此类情况,专家建议,首先,要承认并发泄自己的消极感受。如果你最近失恋或失去了一位亲人,假日里怀旧和悲观的情绪就会比往常更强烈。你应该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压抑自己的这类感受。如果你想哭,你就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如果你想独自去酒吧,那就独自去好了。不要顾虑在大家都欢笑的日子里你痛哭会很不合时宜,或在别人都成双成对的地方你孤身一人显得有些另类,压抑自己的某种情感只会让这类情感持续的时间更长,正确的办法是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
其次,不要对假日期望过高。再隆重的假日也是生活中的一天或几天,这也就是说,你在平常日子里能碰上的不顺心,能遇到的不如意,在假日里同样也会遇到。将假日看得非同一般是很多人在假日里感到失望和不如意的主要原因。要学会降低自己对假日的期望。比如,不要指望家里的所有成员都有着和你一样的假日计划,不要盲目地认为在你想聚会的时候朋友们都恰好有时间,更不要幻想假日里只有美酒佳肴、欢声笑语,电视、电影里那些完美无缺的度假方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二、经济上的解决之道
假日会给所有的人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外出旅游、互赠礼品、聚会聚餐、购物消遣等没有哪一样不让人们付出比平常多得多的钱。假日当中的入不敷出和假日之后的捉襟见肘,也是令许多人感到烦恼和沮丧的原因之一。
针对此类情况,专家建议,首先,最好在假日之前就做好预算。请记住:量入为出永远是快乐的根本所在。为了防止你在假日里一改平日的节制,几天尽情享乐之后便陷入钱荒的烦恼中,你应该在假日之前对各项支出做出大致的预算。为了让假日过得与平日不同,你可以留出一定的“休闲资金”,但预算一旦制定,就应该尽可能地照章执行。
其次,假日之后学会释然。如果你已经在假日里花了大把的钱,假日之后就不要再为此后悔不已了。假日之后你要应付的烦恼还会有很多,不要让自己在好不容易轻松几天之后又轻易地陷入金钱烦恼当中。
三、生理上的解决之道
长时间逛街购物、频繁参加社交聚会和作息不规律造成的疲劳,会让你在假日后的数天内感到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假日里烟酒无度、暴饮暴食造成的肠胃和体重负担也会让你对紧张的工作一时难以重新胜任。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加重你的假日忧郁。
对于此类情况,专家建议,首先,假日里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你正在实施节食或减肥计划,如果你平常坚持每天活动一刻钟,在假日里就一定不要放弃这些良好的习惯。在假日里打破这些习惯之后不仅恢复起来不容易,而且某种秩序被破坏之后的“混乱感”也会让你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加重烦闷情绪。
其次,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即使做不到这点,你也应该在假日结束前的一两天内恢复充足的睡眠,这对你的心情会大有好处。
总之,每个人都应该及时调整自己在节假日的心态,度过一个舒心的假日,暂时忘掉工作上的烦心事。
■心理测试
假期综合征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晚上睡觉时,想到几天后又要上班感到很揪心,翻来覆去睡不着。
2.对上班的恐惧感折磨得我连续几天半夜惊醒。
3.长假里我基本上是什么也不做,就是睡觉。
4.假期过后特别是想到又得天天和上司面对面,更是害怕。
5.长假后第一天上班,早上出门时,明知道要迟到,可就是赖着不想走。
6.虽然心里明白,自己什么毛病都没有,但总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去上班。
7.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出门后还不放心,为了确定家门是否锁好,又往返了两三次。
8.在去上班的车上,心开始发慌,觉得胸闷、头晕、气短。
9.我想到要上班,头脑高度紧张,总觉得休息不够。
10.一到放假便无所适从,不知道做点什么好,也不知道去哪里好,很是头痛。
11.我感到精神疲惫、头疼,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工作,上班效率极低。
12.长假后刚一投入工作,就感到自己像放假前一样,仍旧压力重重,丝毫感觉不到轻松,仍旧焦虑不安、心神不宁。
13.上班几天了,我坐在办公室里就像丢了魂似的,做事情丢三落四,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14.放假回来,第一天我肯定效率低下,过两天就好了。
15.假期中总是无所事事,又实在不想待在家里,有时下了楼,发现无处可去,转来转去,最后经常是在办公室度过。
16.假期中我白天很少出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很不自在。
17.我做事无精打采,心里还在怀念长假的轻松时光。
18.上班第一天,我没想别的,能迅速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19.每次假期过后,我能越发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20.假期中我常常半夜才睡,第二天又起得很晚。
21.即使在假期当中我也绝不会放纵自己,而是有规律地安排一切。
22.我认为假期越长越好,反正不想回去上班。
23.假期里我的饮食没有规律,有一餐没一餐的。
24.长假过后,回到工作岗位,我感到心烦,不能集中精牛皮癣的形成因素有哪些力工作。
25.长假期间,最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正常作息。
26.临近假期结束,我心里总是有一丝莫名的恐慌。
27.我啥也不想干,有点恐惧感,办公电话一响就心烦,就想快点下班。
28.我会在放假前做好假期后的日程安排。
29.虽然刚刚度假回来,但当我投入工作时,却发现假日并没有让我获得丝毫的解脱和放松。
30.上班一周左右我经过调整,已经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评析:
第14、18、19、21、28题答“是”为0分,答“否”为1分。其余各题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5分:你不太容易得假期综合征。你是一个生活非常有条理的人,因为你相信只有把自己的生活整理得有条理,一切事情才能办好。
6~10分:你有轻微的假期综合征的迹象。你经常为一些细节操心,是一个很容易就精神疲惫的人,长假对你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放松的机会。这样的你在长假结束的时候,非常不情愿回到从前紧张且忙碌的生活中去,难免心情会有些无奈。
11~20分:你是一个在任何方面都很容易失去控制和节制的人。面对长假,你当然会充分利用这样的假期,不想让自己失去一丝一毫享受的机会。所以,经过长假的你难免会玩得身心疲惫,导致回到工作中没有办法精力充沛地去把自己的事情完成。
21~30分:你患有严重的假期综合征。每当假期结束时,你会表现出过度的恐惧和不安,也因此不能步入工作正轨,建议你作好调整。
心理问题67上班恐惧症
■一想到上班我就焦虑
■问题描述
姚某,26岁,风情万种,妖娆多姿。刚到单位不久周遭就“狼烟四起”,不但在同性中频频树敌,在异性中也因为不断卷入办公室多角恋情而屡遭排挤。随着李某心中的怨恨与日俱增,她的处境也日趋艰难。她到处抱怨“枪打出头鸟”、“别人干嘛都行,可是我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马上闹得乌烟瘴气、满城风雨”,并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表现得更加孤傲、不屑、不信任和尖酸刻薄,最后彻底掉进了恶性循环的旋涡不可自拔。她曾经两次度假,企图调整心态,无奈只要一回到单位,她立马又回到那个“可怕的状态”。最近,她感到自己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总有人在上班的第一天觉得哪里不对劲,工作仍然是那份工作,却觉得哪都不对劲,看着一个假期积压下来的工作,心情似乎特别烦躁。身体也跟着闹起了别扭,瞌睡连连,永远也睡不醒。偶尔对上班产生恐惧心理是正常的,但长期的一提到“上班”就充满了恐惧,甚至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那么你必须考虑是否患了“上班恐惧症”。
上班恐惧症也称为“星期一恐惧症”,表现为对上班或工作情境感到畏惧,而且越临近上班时间,这种畏惧情绪越强烈,心理紧张程度越高,忧虑越多;上班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并伴有头痛、腹痛、食欲不佳、全身无力等症状,不能马上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在心理上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上班恐惧症的表现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上班前不想上班,焦虑;二是上班第一天萎靡不振、烦躁。可分为四种类型。
1.工作反差适应症。上班前一天不想上班,焦虑不安、拖拉、心情沮丧。到岗第一天萎靡不振,不爱说话,还会有疲劳、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人际关系恐慌症。心情烦躁、焦虑,产生恐慌、逃避等心理,不愿与人接触或交往。
3.过度放松疲劳症。无精打采、静不下心工作、打瞌睡等。
4.身体疲劳症。头痛、腹痛、食欲不佳、全身无力、焦虑不安。
上班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虽然表现各异,但对上班产生恐惧这一特点是相同的,都有头痛、腹痛或食欲不佳、全身无力等症状。之所以有些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不舒服的感觉,除了工作压力外,还在于个人心态的自我调适不好。当然诱因也有很多,比如分离性焦虑,或改换工作单位重新适应新环境,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或在工作或在其他活动上失利、受挫,或有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
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历了短暂的周末休息后,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有所放松,从休息状态再次恢复到上班状态,从本能上来说是有所排斥的,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才能恢复工作状态。因此,星期一的焦虑状态有其必然性。几乎每周周一都会是最忙碌的时间,一周的日程大多会在周一排出计划,而且工作安排铺天盖地,周一则必然是最繁忙和身不由己的,这一天的压力也是最大的。周一的恐惧和焦虑其本质还是出于对工作造成的各种压力的恐惧。周末短暂的休息仍不足以化解职场人群的压力,工作压力的增加强化了现代人逃离岗位、进行休息的渴望,从中可以透视他们的焦虑感。
从个性方面分析,患者多是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与社会接触较少、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问题的人。他们考虑问题比较多,放假后思想松弛使他们可以胡思乱想,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如不及时疏导、治疗,必将对日后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有的甚至可能会丧失好的工作机会。
压力大的上班族属高发人群。上班恐惧症主要存在于工作压力比较大并且对现有工作不是很满意的人群中。一方面,平时工作压力太大,使得不少上班族感到身心疲惫,几天的假期好不容易放松下来,调整到比较舒适的生活状态,初来上班,自然会对工作产生逃避、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对现有工作有诸多不满,经过长假的一番考虑,有了换个地方的想法。
■解决之道
一、要抓紧时间“收心”
调整生物钟。放假期间玩乐过度,甚至通宵打牌娱乐,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因此,要努力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加强锻炼,多做运动,使身体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
二、自然处理法
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感觉,也不必焦虑。上班后多做开心的事,打电话找朋友聊聊天,尽量不去想烦心的事。多留意一下自己的精神状况,多让自己开心,中午去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散步,也可以听听音乐,或者喝杯咖啡,不要强迫自己马上投入较复杂的工作。症状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服用百忧解等,以改善情绪、消除恐惧。
三、调整自己的认知,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改变一下自己平时那种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假。节日仍放不下工作的心理状态,主要是由平时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再加上自身性格过于追求工作完美等因素造成的。
四、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上班恐惧症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对上班的担忧上,所以才会产生恐惧情绪。转移注意力是改变这种状态的有效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参加一些休闲活动,包括旅游、听音乐会等。
■心理测试
上班恐惧症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随着上班时间的临近,我变得日渐焦虑,有时甚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2.我的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3.我就害怕与人打交道,尤其是一见到陌生人就脸红出汗,说不出话来。
4.几乎每个星期日晚上我都会习惯性失眠。
5.有时我感到自己难以完成任务。
6.通常周末两天,我都不会安排任何与公司有关的事。
7.每天我一上班就盼着下班,不停地看时间。
8.我常由于某人的批评而长时间感觉不安。
9.周五的时候我总是很兴奋,下午几乎做不了什么工作。
10.“带着期望与喜悦回家,拖着疲惫与劳累上班”正是我的写照。
11.我觉得自己有点儿神经质了,每天起来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害怕去上班,害怕去单位。
12.环境总是能轻易地影响我的感知和情绪。
13.我没有工作压力或者有逃避上班的念头。
14.我常担心自己衣饰是否整齐及仪态是否端庄。
15.我喜欢自己的工作,觉得很适合我。
16.工作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17.因为烦恼我常想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
18.长假过后,我心里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甚至有连续失眠、茶饭不思等症状,全然没有上班时的朝气。
19.因为有不尽的事情和不尽的问题等着我去处理,我似乎每天都带着不安的情绪,不知道为什么。
20.周一我总是必须要完成上周遗留下来的许多工作。
21.我经常一提到上班就精神振奋,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似的。
22.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没价值的人,干什么都没意思。
23.每个长假过后,在上班的第一天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工作仍然是那份工作,却觉得哪都不对劲儿。
24.上班时我感到疲倦、头晕、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
25.周一早上不愿意醒来,总有起不来床的感觉。
26.上班时我心情似乎特别烦躁,身体也跟着闹起了别扭,瞌睡连连,永远也睡不醒。
27.我自己认为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我愿意接受挑战。
28.我觉得别人对我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
29.我感到人们围着我但并不关心我。
30.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就要去工作,我总会情绪低落。
评析:
第6、13、15、21、27题答“是”为0分,答“否”为1分。其余各题答“是”为1分,答“否”为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5分:你是一个相当热爱工作的人,你的心理非常健康,并且你还是个对生活充满渴望和期盼的积极的人,请保持你的热情吧。
6~10分:你看起来可有点懒散哟!也许是近期工作不太顺利的缘故吧。你需要自我调整,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早晨出门前对着镜子笑两分钟。
11~20分:你不太妙哟,可能有厌职倾向,需要注意了。找个老友好好地长谈一次吧,说出你工作上的烦恼,或向专业人员进行咨询。
21~30分:你患有严重的上班恐惧症。每天上班对你来说如地狱般难熬,你无数次想过逃脱,这样下去终有一天你会崩溃。
心理问题68工作狂人
■家就是“有床的工作间”
■问题描述
小王今年30岁,在一家外企工作。他工作很努力,上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还经常把工作带回家里做,即使这样,小王还经常唉声叹气地说有做不完的工作。这种状况搞得他吃饭没有固定时间,睡觉也很少,而且平常和同事们的谈话内容也是以工作为中心。另外,小王在工作的时候,也很难把注意力放在成果上,而是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自己工作的时间上。他已经把工作当做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至少50个小时,从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即使偶尔陪女友逛街散心,也是心不在焉,脑子中想的依然是工作。大家都戏称小王的家为“有床的工作间”,戏称他的办公室为“随时可以躺倒睡觉的家”。而小王身体则出现了诸多毛病,如高血压、失眠、长期头痛、腰酸背痛等。
■问题分析
小王的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工作狂。提到工作狂,我们总会联想到:早上班,迟下班,整日整夜地工作,连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休息。在办公室时或面对客户,神气十足,有冲劲,有活力,可一旦停止了工作,就会精神萎靡,毫无生气。因为这样,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有的甚至猝死,这种情况在日本被称为“过劳死”。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狂在人群中的比例日渐增多。他们不但热衷于工作,而且好像唯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人生的乐趣。但是,如此狂热地投身于工作并不是他们的真正意愿。在他们心底,多半都有很多苦恼,或是对某些事持有强烈的不满,或是自身有很强烈的自卑意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的家庭生活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大矛盾,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他们只好疯狂地投入到工作中,以减轻内心的痛苦。这种逃避现实的心态不断持续着,久而久之就会演化成一种习惯性逃避,即使在不需要逃避的时候也逃避,这就是所谓工作狂的真面目和产生的真正原因。
心理学家指出,工作狂实际上属于一种心理变态,在各种大中小企业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较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但是这二者实际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所谓工作狂,往往并不是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也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只是拼命地工作以寻求某种心理上的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尽善尽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同时却又拒绝他人的善意援助。而对工作有热情者,则是出自内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从工作中获得巨大乐趣,在工作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有计划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总之,尽管前者的工作量看起来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工作狂会给自身健康带来严重损害,可能导致患者对工作单位产生消极情绪,或者导致患者身体疲劳和情绪紧张,以致工作能力下降、创造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工作狂除了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外,还有可能导致工作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下降,对其单位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它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人类在激流勇进的文明化进程中所付出的重大代价,就是对自身的压榨。所谓“过犹不及”,我们需要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和价值感,但也并不鼓励工作狂。毕竟,生活的概念要比工作大得多,生命的意义也不能仅仅依靠工作上的成功来证明。过分依赖职场竞争带来的成就感与充实感,忽视对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必要的经营与维护,不但不能逃避寂寞空虚,而且往往导致更深的失望和孤独。
■解决之道
一、调整心态
金钱、权力、荣誉,等等,这一类的成功永远没有止境,而你的时间、精力、健康、生命却都是有限的。事业的成功无法替代家庭生活对人的价值。多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工作中,多加强自身时间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组建高效的团队,通过合理的分工和授权,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让自己能从工作中逐步“解套”。
二、有意识地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
患者不妨为自己制订一份工作日程表,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可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并由此进行工作分配,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
三、请家人监督
在制订的工作日程表开始实施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尽力予以执行。
四、培养业余爱好
患者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爱好,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使自己的注意力在非工作时间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可以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视野开阔的地带漫步散心,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做短途旅游,寄情于山水,这样也能够忘却烦忧、放松心情。
总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一步一步地进行,并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情。如果感到力不从心,家人或同事也不能给予相当的帮助,还可以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心理测试
工作狂的自我测试(一)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你是否经常在夜里工作?
2.你是否通常在周末工作?
3.你很难做到静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
4.星期天早上,你躺在床上睡懒觉,是否感到很不适应?
5.你会不会夜不成眠地思考工作?
6.你不喜欢假日吗?
7.你早上是否起得很早?
8.你是否除工作之外,很少有其他兴趣?
9.你的亲友是否抱怨你工作上花的时间太多?
10.你的朋友们是否抱怨他们很少见到你?
11.你是否感到难以放慢工作节奏,减轻工作负担?
12.你是否期望自己的父母能给自己更多的爱和关心?
13.你是否经常边吃边工作?
14.你无事可干时是否坐立不安?
15.你是否经常夜间醒来,又继续工作?
评析:
如果你至少有3道题回答“是”,无疑你是个工作狂,而且你对工作的态度极有可能损害你的健康和你与亲友们的关系。
如果你只有2道或1道题回答“是”,你对工作的态度是健康的。为了生计,你会十分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但你同时也有许多其他兴趣,并不打算让工作占据你全部的生活。你是个懂得休息的人,从工作态度上讲,你难以在事业上做出大的成就,但你的生活会过得很充实。
工作狂的自我测试(二)
1.对工作的狂热和兴奋程度超过家庭和其他事情。
2.工作有时有薪酬,有时没有。
3.将工作带回家。
4.最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是工作。
5.常常夜不成眠地思考工作。
6.额外工作的理由,是担心无人能够替你完成。
7.不能容忍别人将工作以外的事情排在第一位。
8.害怕如果不努力工作,就会失业或成为失败者。
9.别人要求你放下手头的工作先做其他事,你会被激怒。
10.因工作而损害与家人的关系。
评析:
以上答案“是”越多,则患工作狂的危险系数越高。
心理问题69职业倦怠症
■情绪低落,看什么都不顺眼
■问题描述
老林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单位,他很庆幸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专业对口,收入颇丰,还很稳定。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啊。工作伊始,老林尚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工作,可是一年过去了,老林发现工作永远是那样按部就班,所有的程序都和计划的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任何新鲜感,自己再也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为了某个项目的完成而沾沾自喜了。这个工作不能再带给他快乐和满足,尤其是当他看到办公室的种种争斗时,更感到厌倦万分。他的情绪开始低落,行为变得古怪,经常发牢骚、发火……究竟自己是怎么了?老林不能解释。老林周围有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现象。
■问题分析
其实,老林是患上了职业倦怠症。所谓职业倦怠症,是指人们在紧张与忙碌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过程中,生活上的以及工作中的情绪感受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紧张或不适应的负面现象。
染上职业倦怠症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据调查,现代人产生工作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八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职业倦怠症。产生职业倦怠症的人会出现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期的伤害。
心理学家多德拉认为,如果一个环境给你带来了不良症状和障碍,那么你在这个环境中就会遇到许多心理上的冲突。要解决这些症状和障碍就得去认识你身上存在的心理冲突。
一般白领心理上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渴望成就与惧怕改变的冲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一切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实现自我价值就成了一个人的最终目标。职业顾问说,没有变化的例行工作,最容易导致上班族工作倦怠。在变化中求生存,任何单调的东西只能让人生厌,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许多白领阶层尽管已经对现状产生厌烦,还是惧怕改变自己。多年养成的工作生活习惯已经定型,程式化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已经固定,工作的辛苦和劳累、缺乏创新的刺激,已经使他们的大脑越来越懒惰,他们不愿去想、不敢去想已经在危害着他们身心健康的种种因素。因此,他们一方面缺乏成就感需要改变,一方面又惧怕改变,二者的冲突自然就给本来就繁重的工作增加了不少危险。
2.做优秀职员与做合格家人的冲突。步入中年的白领通常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公司职员、慈爱父母和孝顺儿女等。特别是男性,家庭中的琐事经常会占据其生活的一大部分,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中。众多角色集于一身,难免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既想工作上有所成就,又想顾及家庭的幸福,使许多职场中的人因为身不由己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中。
3.需要关怀与维护自尊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使人产生了异化。为了使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措施和高级的技术设备,使人不停地处于碌状态,进而减少了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本身对交往的需求永远都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更需要情感上的抚慰。但是现代社会又给人提供了感情冷漠的土壤,特别是有了一定地位的白领阶层,更是不愿意放下自己的自尊心,不愿意主动和人交流。尽管他们很渴望别人的关心,希望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还是龟缩在维护自己自尊心的安全地带。
■解决之道
一、打破心理的界限,做自己的主人
在公司里,很多人抱怨工作任务太繁重,没有时间想自己该想的,做自己该做的。其实,这是惰性把你限制在了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很多你认为无法改变的事物只是自己心理的界限把它封闭了,勇敢地去想象、去突破、去改变,这样你才会在职场潇洒地遨游。
二、转移情绪,消除怨气
良好的心态是生活快乐的秘诀。心理学家告诫: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要带着怒气去工作和生活。再聪明的人也会因为情绪不良而失败。做一个情商高的人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你每天注意那么一点点就行。回到家前先告诉自己笑一笑;周末放下所有负担,和家人一起逛逛公园;生气的时候伸个懒腰,站起来走走;经常换不同的衣服穿……有心做到的人永远会快乐。要知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三、和和睦睦万事兴
在公司里活得最不开心、工作做得最差的往往是那些人缘不好的员工。新员工学历傲人,唯我独尊;老员工资历不浅,心中不服……事业上一筹莫展的人总想和别人比个上下高低,但是这样只会伤害同事之间的关系。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何不聪明一点搞好同事关系呢?给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是为自己积累财富。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唐汶告诫大家做人要把握“五不”原则:倚老不卖老;弹性不固执;幽默不伤人;关心不冷漠;真诚不矫情。所以,放下架子吧,这样你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心理测试
工作压力自我测试(一)
请选择下列各题的答案。
1.你是否觉得工作负担过重,常常感觉难以承受,或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2.你是否感觉工作缺乏自主性,往往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3.你是否认为自己待遇微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4.你有没有觉得组织待遇不公,常常有受委屈的感觉?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5.你工作上是否常常发生与上层不和的情况?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6.你是否觉得自己和同事相处不好,有各种各样的隔阂存在?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7.你是否经常在工作时感到困倦疲乏、想睡觉,做什么事儿都无精打采?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8.你是否以前都很上进,而现在却一心梦想着去度假?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9.你是否在工作上碰到一些麻烦事时急躁、易怒,甚至情绪失控?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10.你是否在用工作餐时感觉没食欲,嘴里发苦,对美食也失去兴趣?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11.你是否对别人的指责无能为力、无动于衷或者消极抵抗?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12.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断重复而且单调乏味?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评析:
选a为5分、b为3分、c为1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12~20分:很幸运,你还没有患上职业倦怠症,你的工作状态不错,继续努力哦。
21~40分:你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的前期症状,要警惕,请尽快调整,你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状况进行反思和规划,以提升你的职业竞争力。
41~60分:你很危险,你对现在的工作几乎已经失去兴趣和信心,工作状态很不佳,长此以往极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最好尽快向职业规划方面的专家求助。
工作压力的自我测试(二)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题。
1.我觉得自己在过度工作,过度透支。
2.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过于谨慎的人,总担心重复以前犯过的错误,或者作出错误的决策等。
3.在回顾最近的工作绩效时,我觉得自己的贡献不是很有价值。
4.在公司解决冲突事件对我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5.我工作虽很努力,但仍未能做到每事尽善尽美。
6.当工作中事务太多时,我总会感到负担过重,并觉得快被压垮了。
7.我感到事情不是按我的意愿发展的。
8.我与其他同事的关系很好,令我非常满意。
9.我觉得目前手上工作太多,无法应付。
10.我觉得目前的工作尚能实现我的抱负和雄心。
11.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就像在苦水中泡着一样。
12.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
13.在工作中遇到挫败时我会发脾气。
14.我的工作并没有我所希望的自由度和灵活度。
15.我发现自己不能应付必须去做的所有事情。
16.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哪些引发牛皮癣发生会感到莫名其妙的不安和紧张。
17.已经完成或正在做的工作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差错时,我一直处于担心的状态中难以自拔。
18.我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容易疲劳或者总是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
19.我时常担心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评价。
20.目前我并没有辞职不干或另谋出路的想法。
21.我感觉到我不能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事情。
22.我曾经为消除紧张的情绪而在午餐时喝酒。
23.我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要分秒必争。例如,过马路时闯红灯,走路和说话的节奏很快。
24.当同事或上级对我表现出冷淡时,我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
25.我有些犹豫不决,记忆力下降,创造力衰退,且因此开始动摇对自己原本良好的认同感。
26.工作出现压力时,我能像平时一样清楚和冷静地思考。
27.我经常因为工作问题而彻夜难眠。
28.我时常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或判断力产生怀疑,并且信心降低。
29.我常后悔自己对职业的选择。
30.事情要是发生在我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我会因此而烦恼。
评析:
第8、10、12、20、26题答“是”为0分,答“否”为1分。其余各题答“是”为1分,答“否”为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5分:你能够应付工作中的许多事情,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压力,其他人可能会认为你很沉着而且是完全放松,并且你几乎在所有时候都能够让事情有条不紊。但你仍然应当对潜在的压力处境作好准备,因为这些处境不可避免。
6~10分:你有轻度的心理压力,虽然常会体验到不必要的烦恼,但你基本能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尽管你有时会发现自己处于压力之下或者感到紧张,但这通常是偶然现象而不是惯例,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通常不会持久。
11~20分:你的精神压力程度中等,虽然某些时候感到压力较大,但仍可应付。精神压力程度低但可能由于生活缺乏刺激,比较简单沉闷,个人做事的动力不强。你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21~30分:你的精神压力偏高,应反省一下压力来源并寻求解决办法。你已经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能处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因此你紧张、不安,以致影响你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你应尽快改变这种情况,否则将使你的工作、生活不能正常进行。
结语做一个健康快乐的现代人
■人人都有“异常心”
一位网友在其博客里写道:
我的密友是公务员,她在单位有一位与她关系特别好的同事。然而,最近几次提起她同事的时候,她总是说:“他这个人有些怪,平时很爽朗,偶尔却流露出很清高的一面。”我请密友具体地说一说,她说:“他有个‘怪毛病’,每月几乎都有那么一两天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而且这时,就连我也遭到他的冷落。”出于好心,她有时主动请他去喝茶,或牛皮癣的临床表现是哪些者散步,都被他婉言谢绝,但随后他又“单独行动”,或饮酒,或喝茶,或漫步,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这令我突然想起我的爱人。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和一位称职的丈夫。原来每当谈起我那“爷俩”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豪与骄傲。然而,最近我发觉我的爱人他几乎什么都好,就是有时莫名其妙地朝我和孩子发火,不久又莫名其妙地亲热起来,反反复复,简直像有点儿精神问题,而且基本上这几个月底都是这样。
正巧,最近在与一位做心理医生的朋友聊天时,我无意中提到了发生在我爱人和密友同事身上的情形。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很严肃地对我说:“你知道吗,他们的心理出现了某种异常现象。”
“什么?你说什么?!”我当时脑子一下子没转过弯来,惊奇地表示不解。
看到我满脸惶恐,心理医生突然哈哈大笑,接着便向我透露了其中的“奥秘”。
就人本身的生物属性来看,人整个身心在不停运转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而是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种周期性情绪起伏现象,在某些时候心理状态趋于异常。
为什么正常的人也会间歇性地发生心理异常现象呢?其“病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本身固有的“情绪”(兴奋或压抑)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这时就需要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来发泄。
2.工作和生活压力超过了心理所能承受的负荷,激起了情绪的“抗议”。
3.受气象的影响,如刮风、雨雪、雷电、阴晴,都会影响人的心情。另外,月亮的引力不仅能引起海洋潮汐,也会使人的情绪之海出现起伏。
此外,特别的性格、特殊的环境以及突发的事件也会为心理异常埋下“伏笔”。所以,不要视异常心理为洪水猛兽,身为凡夫俗子,异常心理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自我检查心理异常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是一样,通常人们将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正常心理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在正常心理中又根据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异常心理则是指心理功能遭到破坏,有典型的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比如变态人格、神经症和各种精神病等。
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对于非心理学专业人员来说,只能依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尽管这种做法不太科学,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这种区分方法简便易行,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是否有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是否有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是否无法完整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
4.是否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就表明你的心理是正常的;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则表明你的心理是异常的。
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主观反映的内容和现实刺激一致、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在常规条件下,是通过自身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然而,无论是自身状态还是生存环境,都处在变化之中。当自身或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的时候,这种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心理活动也就有可能会发生偏离,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相对失衡的状态。当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而且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心理活动便处于异常的状态。心理异常状态也是一个动态失衡的过程,只要及时进行调整,平衡又可以得到恢复。通过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心理异常状态,心理功能都没有遭到破坏,没有出现精神障碍的症状,因此都属于正常心理的范畴,只是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都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即使是心理异常,也不是心理不正常,只是心理健康的水平低于一般人群。
关于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郭念锋教授提出的10条是比较好理解的。
1.心理活动的强度。在遭遇精神打击时,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遗留后患;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强烈,不会致病。
2.心理活动耐受力。生活、工作中长期遇到的慢性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的躯体疾病;而对耐受力强的人来说,他们虽然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还会在逆境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识水平。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则要警惕心理健康问题了。
5.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因为一些无关因素而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不易受暗示的人则相反。
6.康复能力。即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常态水平的能力。因为在生活工作中,谁都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极大波动,行为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认识能力、经验不同,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会有所不开封市朝鲜医院皮肤专家坐诊时间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康复能力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而康复能力低的人则需要很长时间。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的情绪表现也不同。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辞令畅通,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这就是说,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判断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8.自信心。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有些人可能估计过高,有些人可能估计过低。过高的自我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因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过低的自我评价,常会使人畏首畏尾,因害怕失败而焦虑不安。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评定其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
9.社会交往。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属于精神病症状。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与任何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一见如故”,也可能是一种狂躁状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心情抑郁。人处在抑郁状态下,社会交往受阻较为常见。
10.环境适应能力。一个人为了生存和自我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而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变化很大,这就需要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就是适应。有的人面对急剧变化的生活环境时,感到无能为力,只是忍耐、韬晦,而不做出改变;而有的人当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时,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能否积极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任何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但它并不可怕,只要进行积极调整,心理就会恢复平衡状态。
■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现代人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会产生一些异常心理,虽说这些异常心理人人都有,是正常心理现象,但是必须在其尚未完全异常前加以调适。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牛皮癣发病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康状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设法摆脱心理失衡,使思维正常运作,走出心灵的误区。
要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总是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这是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心理疾病困扰的。
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
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职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二是要关心他人,与亲朋、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灵的撼动,要保持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是唱歌、弹琴还是写作、绘画、集邮、收藏钱币,都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得到新的乐趣。
保持心情宁静。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应保持心情平静,提高应变能力。要尽量设想各种应对措施,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采取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
适当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发生变化,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据专家介绍,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概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更为重要。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要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是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自身缺欠,采取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再次,是恰当地评价自我调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智商,还要有良好的情商。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人们开始给予重视并寻求咨询和医疗,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据专家介绍,生活条件越好,文化层次越高,人们对心理卫生的需求也就越迫切。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卫生服务的完善,解决心病会有更多、更好的渠道和办法。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
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于人的身高、体温,用尺子、温度计便可准确测量。健康水平的测试标准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例子,你认为其中人物的表现正常吗?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
一位男青年在站台上焦躁地徘徊。列车进站,车门打开,走下一位女郎。还没等她站稳,接她的男青年就不顾一切地跑上前来,抱着她拼命狂吻,全然不顾站台上熙熙攘攘的旅客。他的表现正常吗?他的心理健康吗?也许你会认为他不正常,心理有点问题。但是,如果告诉你他们是两个久别的美国青年,你还这样认为吗?
一个人玩扑克游戏正玩得开心,同伴走过来拿走他的扑克牌,他立刻大哭大叫。你认为他正常吗?也许你会认为他不正常。但是,如果他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你还会这样认为吗?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已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1.心理健康的标准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几十年前人们很看不惯的一些生活方式,现在已为大众所接受。
2.文化背景不同,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也不同。
3.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必须考虑年龄、性别、社会身份、情景等各种因素。某些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是正常的,发生在成人身上则是变态的;某些行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下是正常的反应,而在另一些社会背景或一般情况下出现则是变态的。
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提出的判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就是同等条件下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模式,也就是社会常模。而心理健康的具体内容,许多正是集中了成功的优秀人才所共有的心理品质。世界上关于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很多,但被公认的是由h.马斯洛、w.库姆斯、r.罗杰斯等一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研究并揭示的健康人格判断标准。这种类型的人被h.马斯洛称为“自我实现型人格”或“自我实现者”。依照h.马斯洛的观点,心理充分健康的人格应具备以下15个方面的特质:
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力并能和现实保持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客观事物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接纳。
3.行为方式自然真实地流露,表现出朴实、纯真的美德。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视野宽阔,常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
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环境的限制、约束。
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具有全人类的共性,爱人类并认同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
10.拥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际关系。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决不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良好的发展性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够抵抗消极的和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具有绝世独立的内在品质。
■附:现代心理健康的新十项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超负荷的工作,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有正面积极的关系,也有负面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有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过分发泄,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满足的方式必须合法,否则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也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